您的位置: 首页> 党建工作> 理论阐述> 详细内容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特性

2014-06-10 来源: 【字体:
阅读:
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产生,并将随之发展而发展,因而具有鲜明的理论特性。

  ●理论的继承性

  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人民群众的观点,批判资本主义畸形发展的观点,人与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以及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观点等,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问题思想的全部理论基础,是科学发展观最基本的理论依据和来源。列宁领导俄国进行了七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发展的思想,几乎涉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所有重大问题,这些思想尽管是初步的确定,但对于后人思考和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问题具有重要启示。毛泽东同志借鉴苏联发展经验和教训,提出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他认为,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主要教训,就是没有做到统筹兼顾、综合平衡。所以,他特别强调要做好这两个方面。这些重要观点,对今天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来源。

  ●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性

  可以肯定地说,科学发展观更主要的是直接继承特别是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发展的思想,明显地表现在其理论思路、基本概念、丰富内涵和语言表述中,而理论创新的飞跃性标志就是“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概念的提出,表明发展是“科学发展”,而它是作为一种“观”——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

  ●破解实践难题的针对性和引领实践发展的指导性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新世纪新实践中所凸现的各种急需解决的困难和矛盾问题而提出来的。一方面是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另一方面是城乡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发展不平衡已经不是个别领域的现象,而是成为影响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因此,也就需要从战略全局高度来思考和解决。科学发展观就是在破解这些带有战略全局性问题,并随着实践的发展应运而生的,它是新世纪新实践发展的产物。

  (作者系中共百色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教授)
分享到:
×

用户登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