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党建工作> 理论阐述> 详细内容

辩证看待科学发展与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关系

2014-06-10 来源: 【字体:
阅读:
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自治区党委九届六次全会在全面分析我区发展形势的基础上,作出了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的决定,提出了进一步推进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动力和保障来源于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正确认识和把握科学发展与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辩证关系,对于我们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意义重大。我们必须——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只有加快发展才能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和基础

  1.发展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重要战略思想,广西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十七大强调,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温家宝同志也曾指出,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这就告诉我们,发展是必须始终坚持的重要战略思想,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其根本着眼点是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广西的发展形势很好。就今年而言,到目前为止,全区经济已连续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工业化、城镇化稳步推进,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保持持续增长,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高增幅,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这种好的发展态势,都是始终不渝地坚持加快发展这一重要思想、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结果。

  但必须看到,与发达地区相比,广西的发展还是相对滞后的。同时,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在面临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就需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始终坚持加快发展这一重要战略思想,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全力推进广西的发展,才能化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矛盾和问题,实现广西既定的发展目标。

  2.加快发展必须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十七大强调,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们的根本任务仍然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发展首先是要发展经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和放松。

  后发展、欠发达,经济发展滞后,总量小,人均产值低,是广西的基本区情。这一基本区情决定了必须把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把经济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并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才能有希望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坚持工业的主导地位,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所谓工业化,从本质上说,是指一个社会的经济结构从农业经济为主体向非农业的工业经济为主体方向转换的过程。工业是先进生产力的载体,是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工业化过程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发展密切相关,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由农业社会向工业化、城镇化再向更高阶段推进,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广西作为后发展地区,工业化阶段是不可逾越的,只有加快工业化进程,才能有效地促进财富的增长和积累,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创造条件。

  当前,广西尚处于工业化的初期,广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工业发展相对落后,工业化、城镇化程度低,已成为制约广西经济发展的全局性问题。主要表现在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差距明显,工业化程度低,工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升级乏力。因此,广西要加快发展,必须坚持工业的主导地位,下大力气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真正树立“大开放推动大发展的意识”,着力打造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建立强有力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同时加强农业的发展,在富民强工中推进工业化,注重以信息带动工业化,通过工业化推进城镇化。

  实现跨越发展,才能加快广西的发展步伐

  1.广西的区情要求必须树立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和赶超意识,实现跨越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最近几年,广西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健康较快发展,发展态势良好。但广西总体仍是一个后发展、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相比,初级阶段的特征更为明显,社会主要矛盾更为突出。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经济质量不高,农村人口比重大,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程度低,对外开放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居民生活水平质量不高,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人才短缺,科技贡献率较低等等。后发展、欠发达就是广西的基本区情。这一基本区情,决定了广西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纵向比较,以现有的发展成就沾沾自喜,而必须横向与相邻地区比较,向发达地区看齐。同时,广西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国际国内的激烈竞争,带来很大的压力,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这就需要增强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和赶超意识,励精图治,奋起直追,勇于赶超。

  2.实现跨越发展是广西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中央确定的目标。与全国同步实现这一目标,广西有了一定的基础,甚至有可能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这一目标。但必须看到,全国发展的形势逼人,广西面临着周边地区的严峻挑战。很多发展指标不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甚至低于西部地区的平均水平。按现在的发展速度,就很难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因此,必须增强赶超意识,树立跨越发展的新目标,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广西的发展。

  3.实现跨越发展,必须不断解放思想,强化赶超意识,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创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循规蹈矩,按部就班是难以实现跨越发展的。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确立科学发展目标,明确赶超方向,落实措施和任务。一是充分发挥广西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放眼世界,融入东盟,着力打造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打造交通枢纽,构筑合作新平台,建设产业新基地,创造发展新优势,形成更具活力、更为开放的经济体系,在国际区域合作中抢得先机,赢得主动,壮大自己。二是努力使广西形成中国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龙头,用足用活中央给予的各项政策,利用国际经济合作区这个大平台,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强产业凝聚力,提升发展竞争力,形成区域带动力,实现改革开放新突破,经济发展新跨越,使之成为实力强大,充满活力的中国沿海经济新一极,带动全区摆脱被动的发展状况,赶超周边地区,从而与全国发展同步。三是创新发展理念,发挥资源优势,以空间换时间,以资源换产业,以存量换增量,充分挖掘区位、政策和资源上的空间,发挥资源优势,盘活现有存量,利用空间赢得时间,利用资源壮大产业,利用存量扩大总量。同时,坚持产业优先发展,打造大工业;坚持交通优先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优先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这样,实现跨越发展才有希望。

  坚持科学发展,是实现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1.加快发展、跨越发展,必须自觉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科学发展观是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落实“科学发展三年计划”,推动广西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目标,一定要自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转变发展观念,调整发展思路,真正把全区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落实到各项实际工作中去。把解决问题,破除瓶颈、推动发展的过程作为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实践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

  2.必须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发展道路。加快发展、跨越发展,增加投入,扩大规模是必要的。但是,在保持较快发展速度和较大发展规模的同时,要突出解决结构不合理、经营方式粗放、高投入、低产出的问题。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坚持开放带动战略和科技兴桂战略,在加快传统工业改造升级的同时,充分发挥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这个平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高层次、高起点地建立一个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技术先进、低能耗、低污染、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基地和工业体系,使广西的产业沿着又好又快的轨道持续快速发展。

  3.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是基础、是保证,社会发展是目的。同时,社会的全面发展也能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明确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个道理。既注重经济发展,又注重民生问题。加大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投入,使社会事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同步,并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发展。在举全区之力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同时,做到统筹兼顾,充分发挥桂中、桂北、桂东、桂南、桂西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打造各自的优势产业,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与此同时,还要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走富农强工的道路,坚持农业支撑工业,工业反哺农业。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农村城镇化步伐。只有这样,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才有坚实的经济社会基础、稳定的社会环境及和谐的自然环境,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作者系广西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
分享到:
×

用户登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