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新会农民搭上信息直通车奔康致富
阅读:次
江门市新会区司前镇石乔村种植大户李小林,以前对电脑知识不太了解,但现在他却成为村里的网络“专家”。每到村里农作物“生病”或即将收成时,很多农民就会拉上李小林一起到“农村信息直通车本村信息服务站”咨询或者发帖,为农作物“求医问诊”。
李小林说,“农村信息直通车”开通后,在村信息员的帮助下,他懂得了利用信息直通车平台解决荔枝种植技术等难题。现在,他的产品通过网上推销,与营销商建立购销关系,打通产品销售渠道,也卖得了好价钱。在他的带动下,不少村民也纷纷购置了电脑,并学会了利用网络信息搞好种养。
新会区“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是由科协、科技部门牵头,会同组织部、团区委、广播电视台、信息产业局、农业局、劳动局、卫生局等多个部门共同推进的农村信息化综合平台。目前已为农户上传信息22782条,帮助农户下载技术信息17160条,及时有效地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深受农民欢迎。同时,通过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服务,帮助农村解决了“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促使采购商相互竞价来获取合理的农产品销售价格。
该区会城茶坑村是韭黄生产专业村,韭黄生产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由于信息闭塞,产品销售渠道不畅,产品受到收购商控制和无理压价,农民丰产不增收,甚至卖不出变成废品。实施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正好是为村民所想,为村民所做。通过发布本地韭黄价格等市场信息,吸引了周边地区乃至港澳的客商前来购买,不仅提高了韭黄的销售价格,还扩大了韭黄的销售规模,由于形成了产业化经营,吸引了外地种植户来租地种植韭黄,全村耕地租金随着上涨,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又推动本村农业产业化。
新会区沙堆镇独联村农户种植粉沙香蕉60多亩,预计产量达80多吨,香蕉丰收了,销售成为大难题。该村信息员通过信息直通车发布了相应的供应信息,吸引来自中山、肇庆等地客商争相收购,使价格从2.5元/公斤升至3元/公斤,单一项就帮助该农户增收4万多元。
据悉,新会区是广东省第一个实现计算机网络覆盖辖区所有行政村(社区)的地区。目前,全区14个镇(街区)、189个行政村、32个社区、5个种养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和崖门白鸽协会建立了信息服务站,实现光纤宽带网络全面覆盖,全区信息服务站达到242个,其中省级示范点3个,市级示范点5个。按照目标计划,2010年全区所有行政村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都将建设农村信息服务站,初步建成功能较齐全、内容丰富的现代农村网络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农村信息直通车”村村通。
李小林说,“农村信息直通车”开通后,在村信息员的帮助下,他懂得了利用信息直通车平台解决荔枝种植技术等难题。现在,他的产品通过网上推销,与营销商建立购销关系,打通产品销售渠道,也卖得了好价钱。在他的带动下,不少村民也纷纷购置了电脑,并学会了利用网络信息搞好种养。
新会区“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是由科协、科技部门牵头,会同组织部、团区委、广播电视台、信息产业局、农业局、劳动局、卫生局等多个部门共同推进的农村信息化综合平台。目前已为农户上传信息22782条,帮助农户下载技术信息17160条,及时有效地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深受农民欢迎。同时,通过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服务,帮助农村解决了“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促使采购商相互竞价来获取合理的农产品销售价格。
该区会城茶坑村是韭黄生产专业村,韭黄生产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由于信息闭塞,产品销售渠道不畅,产品受到收购商控制和无理压价,农民丰产不增收,甚至卖不出变成废品。实施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正好是为村民所想,为村民所做。通过发布本地韭黄价格等市场信息,吸引了周边地区乃至港澳的客商前来购买,不仅提高了韭黄的销售价格,还扩大了韭黄的销售规模,由于形成了产业化经营,吸引了外地种植户来租地种植韭黄,全村耕地租金随着上涨,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又推动本村农业产业化。
新会区沙堆镇独联村农户种植粉沙香蕉60多亩,预计产量达80多吨,香蕉丰收了,销售成为大难题。该村信息员通过信息直通车发布了相应的供应信息,吸引来自中山、肇庆等地客商争相收购,使价格从2.5元/公斤升至3元/公斤,单一项就帮助该农户增收4万多元。
据悉,新会区是广东省第一个实现计算机网络覆盖辖区所有行政村(社区)的地区。目前,全区14个镇(街区)、189个行政村、32个社区、5个种养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和崖门白鸽协会建立了信息服务站,实现光纤宽带网络全面覆盖,全区信息服务站达到242个,其中省级示范点3个,市级示范点5个。按照目标计划,2010年全区所有行政村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都将建设农村信息服务站,初步建成功能较齐全、内容丰富的现代农村网络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农村信息直通车”村村通。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