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素质纲要28讲》第18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2016年11月30日
来源:
阅读:次
《
科学素质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基础设施是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基础之一。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包括相对固定的教学场所和教学仪器、设备、材料、工具等。科学教育基础设施是提高学校科学教育和各类科技培训质量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
一、科学教育基础设施现状与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有所发展,但与科学教育发展仍存在着不相适应的状况。其一,科学教育场所不足,类型单一。其二,学校图书室规模不够,一些边远农村学校甚至没有图书室,有图书室的其科技类图书的种类和数量也偏少,不能满足学生阅读和教学需要。其三,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基本尚未整合,学校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实验室之间基本上没有联系。其四,科学教育仪器、设备、材料、工具等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其五,现有的科学教育仪器设备不仅存在着老化的现象,而且与新科学课程要求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其六,实验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观念陈旧,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使用的现象普遍存在。
总的状况是,大中城市和重点学校的科学教育基础设施比小城镇要好,广大农村(尤其是边远农村)学校的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则严重不足。
二、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目标
《 科学素质纲要》指出,学校科学教育的任务是:“使中小学生掌握必要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初步认识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以及交流合作、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农村中小学来说,科学教育还须培养学生“改善生存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显然,目前我国学校科学教育基础设施的现状,难以满足这样的科学教育任务。
(一)更新实验室建设理念
实验是人们为获得超越直接经验的认识所发明的手段、工具和过程,其根本目的是提升人的认识,使之从经验走向科学。因此,在中小学科学教育中,实验的引入,目标指向的应该是学生认识过程和结果质量的提高,不能简单地为了实验而实验。
(二)建立健全科学教育实验室在学校的科学教育中,实验室是必备的基础设施。根据《 科学素质纲要》的要求,在“十一五”期间,学校实验室建设的任务是:“根据科学课程的需要,建立健全实验室”,“充实实验仪器、教具、音像设备、计算机等教学器材,并面向社会提供服务”。
(三)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科学教育资源,积极拓展校内外科学教育场所
《 科学素质纲要》在“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方面,还提出了“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增强未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初步认识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以及交流合作、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任务。完成这一任务,仅有实验室是不够的,还必须结合各地的实际,积极拓展校内外科学教育活动场所。
(四)加强图书室建设,充实科技类图书
图书室是学校师生查阅科技资料、拓展科学知识领域、扩大科学视野的主要场所。科学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要求,是培养学生学会查阅和分析图书资料。在“十一五”期间,必须扭转我国学校特别是边远农村学校图书馆规模偏小和科技类图书数量严重不足的现状,加强图书室建设,充实科技类图书,开辟教室内的科技图书角等,以满足学生及未成年人的阅读和面向社会服务的需要。
(五)整合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
《 科学素质纲要》提出:“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校科学课程相衔接的有效机制。”建立这一机制,有利于充分发挥校外科学教育设施的功能,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科学视野。在“十一五”期间,学校应与就近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场馆等,农村学校与就近的农科站、农业科技示范户以及矿山、水利单位等建立相对稳定的联系,充分利用校外的科学教育资源进行教学和课外科技活动。
(六)为培训机构配备必要的教学仪器和设备
各类培训机构必须配备一些供教学使用的基本仪器设备,为培训教师展开教学活动、被培训人员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提供基础条件支持,以使被培训人员的科学素质能够得到全面提升。
三、加强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一)加大投入
在“十一五”期间,要完成加强科学教育和培训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没有足够的经费投入是不行的。各级政府必须根据《 科学素质纲要》的要求,“加大财政保障力度”,“根据财力情况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逐步提高教育、科普经费的增长速度”,以“保障《 科学素质纲要》的顺利实施”。根据我国目前科学教育基础设施的现状,投入要向广大农村特别是边远农村学校倾斜。
(二)科学决策
《 科学素质纲要》既提出要“根据科学课程的需要,建立健全实验室、图书室,充实实验仪器、教具、音像设备、计算机等教学器材”,又提出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培训场所和基地”,这就要求在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中必须进行科学决策。
(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学教育教师的积极性
科学教育教师既是科技工作者,又是教育工作者。他们有使用各种科学教育基础设施的丰富经验,并有自己的专业和技术特长。因此,在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中,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科学教育教师的积极性,鼓励他们设计制作教具仪器,不仅能使科学教育基础建设更符合科学教育的要求和各校的实际,而且有利于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并给学生做出榜样。
(四)改进管理,提高科学教育基础设施的教学效益
长期以来,中小学校的教学基础设施(主要是实验室)的管理缺乏灵活性。实验室除了上实验课使用外,一般不向学生开放。而且通常在做实验过程中,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和材料等都由教材和老师规定。像上述这样使用科学教育基础设施,是不能达到《 科学素质纲要》提出的目标的。因此,必须改进科学教育基础设施的利用和管理,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方便师生开展各种科学探究活动,提高科学教育基础设施的教学效益。
(五)充分发挥社会教育机构的作用
《 科学素质纲要》提出,要“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科学教育和培训。鼓励支持科技馆等科普场馆、社区科普学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等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要充分利用这些场所在场地、人员、设施等方面的优势和特点,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工作。同时,通过建立相应的市场激励机制,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源、更多的社会教育和培训机构参与到科学教育与培训中来。(罗星凯)
一、科学教育基础设施现状与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有所发展,但与科学教育发展仍存在着不相适应的状况。其一,科学教育场所不足,类型单一。其二,学校图书室规模不够,一些边远农村学校甚至没有图书室,有图书室的其科技类图书的种类和数量也偏少,不能满足学生阅读和教学需要。其三,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基本尚未整合,学校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实验室之间基本上没有联系。其四,科学教育仪器、设备、材料、工具等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其五,现有的科学教育仪器设备不仅存在着老化的现象,而且与新科学课程要求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其六,实验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观念陈旧,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使用的现象普遍存在。
总的状况是,大中城市和重点学校的科学教育基础设施比小城镇要好,广大农村(尤其是边远农村)学校的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则严重不足。
二、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目标
《 科学素质纲要》指出,学校科学教育的任务是:“使中小学生掌握必要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初步认识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以及交流合作、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农村中小学来说,科学教育还须培养学生“改善生存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显然,目前我国学校科学教育基础设施的现状,难以满足这样的科学教育任务。
(一)更新实验室建设理念
实验是人们为获得超越直接经验的认识所发明的手段、工具和过程,其根本目的是提升人的认识,使之从经验走向科学。因此,在中小学科学教育中,实验的引入,目标指向的应该是学生认识过程和结果质量的提高,不能简单地为了实验而实验。
(二)建立健全科学教育实验室在学校的科学教育中,实验室是必备的基础设施。根据《 科学素质纲要》的要求,在“十一五”期间,学校实验室建设的任务是:“根据科学课程的需要,建立健全实验室”,“充实实验仪器、教具、音像设备、计算机等教学器材,并面向社会提供服务”。
(三)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科学教育资源,积极拓展校内外科学教育场所
《 科学素质纲要》在“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方面,还提出了“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增强未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初步认识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以及交流合作、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任务。完成这一任务,仅有实验室是不够的,还必须结合各地的实际,积极拓展校内外科学教育活动场所。
(四)加强图书室建设,充实科技类图书
图书室是学校师生查阅科技资料、拓展科学知识领域、扩大科学视野的主要场所。科学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要求,是培养学生学会查阅和分析图书资料。在“十一五”期间,必须扭转我国学校特别是边远农村学校图书馆规模偏小和科技类图书数量严重不足的现状,加强图书室建设,充实科技类图书,开辟教室内的科技图书角等,以满足学生及未成年人的阅读和面向社会服务的需要。
(五)整合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
《 科学素质纲要》提出:“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校科学课程相衔接的有效机制。”建立这一机制,有利于充分发挥校外科学教育设施的功能,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科学视野。在“十一五”期间,学校应与就近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场馆等,农村学校与就近的农科站、农业科技示范户以及矿山、水利单位等建立相对稳定的联系,充分利用校外的科学教育资源进行教学和课外科技活动。
(六)为培训机构配备必要的教学仪器和设备
各类培训机构必须配备一些供教学使用的基本仪器设备,为培训教师展开教学活动、被培训人员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提供基础条件支持,以使被培训人员的科学素质能够得到全面提升。
三、加强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一)加大投入
在“十一五”期间,要完成加强科学教育和培训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没有足够的经费投入是不行的。各级政府必须根据《 科学素质纲要》的要求,“加大财政保障力度”,“根据财力情况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逐步提高教育、科普经费的增长速度”,以“保障《 科学素质纲要》的顺利实施”。根据我国目前科学教育基础设施的现状,投入要向广大农村特别是边远农村学校倾斜。
(二)科学决策
《 科学素质纲要》既提出要“根据科学课程的需要,建立健全实验室、图书室,充实实验仪器、教具、音像设备、计算机等教学器材”,又提出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培训场所和基地”,这就要求在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中必须进行科学决策。
(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学教育教师的积极性
科学教育教师既是科技工作者,又是教育工作者。他们有使用各种科学教育基础设施的丰富经验,并有自己的专业和技术特长。因此,在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中,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科学教育教师的积极性,鼓励他们设计制作教具仪器,不仅能使科学教育基础建设更符合科学教育的要求和各校的实际,而且有利于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并给学生做出榜样。
(四)改进管理,提高科学教育基础设施的教学效益
长期以来,中小学校的教学基础设施(主要是实验室)的管理缺乏灵活性。实验室除了上实验课使用外,一般不向学生开放。而且通常在做实验过程中,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和材料等都由教材和老师规定。像上述这样使用科学教育基础设施,是不能达到《 科学素质纲要》提出的目标的。因此,必须改进科学教育基础设施的利用和管理,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方便师生开展各种科学探究活动,提高科学教育基础设施的教学效益。
(五)充分发挥社会教育机构的作用
《 科学素质纲要》提出,要“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科学教育和培训。鼓励支持科技馆等科普场馆、社区科普学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等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要充分利用这些场所在场地、人员、设施等方面的优势和特点,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工作。同时,通过建立相应的市场激励机制,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源、更多的社会教育和培训机构参与到科学教育与培训中来。(罗星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