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 通知公告> 详细内容

关于印发陈至立国务委员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讲话的通知

2016年12月01日 来源:
阅读:
关于印发陈至立国务委员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
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讲话的通知


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3月31日下午,国务委员、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陈至立主持召开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方案》,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现将陈至立国务委员在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
二○○六年五月十六日

陈至立国务委员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
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2006年3月31日)

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启动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 科学素质纲要》),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刚才,会议审议通过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方案》,领导小组各成员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我都赞成。下面,我就实施《 科学素质纲要》讲三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实施《 科学素质纲要》的重要意义
研究制定和发布实施《 科学素质纲要》,是国务院在科学分析和把握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也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不断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既是小康社会达到更高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要条件。现阶段我国公民科学文化素质整体偏低,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严重影响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的实施。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发布实施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现在又发布实施《 科学素质纲要》,对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作出规划和部署,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放到更加重要、更加紧迫的位置。这一战略举措,对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将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二是解决好“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党的一贯战略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一再强调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我们必须切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以及农产品附加值低、人均耕地和水资源偏少、农林生态恶化、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形势严峻等突出问题,改变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施《 科学素质纲要》,广泛宣传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安全生产、应急避险、健康生活、合理消费、循环经济等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知识和思想观念,大幅度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激发广大农民学习应用先进适用农业科学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农民真正依靠科技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
三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持续保持年均增长9%以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1300美元,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增长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经济增长严重依赖资金高投入和资源高消耗,部分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受制于人,资源环境约束和经济快速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等。解决这些问题靠什么?一靠科学技术进步,二靠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中央提出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作为贯穿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的国家战略,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力争用15年的时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这是一项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和民族复兴的重要战略任务。没有公民科学素质的普遍提高,就不会形成创新型人才辈出的大好局面,也无法培养出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群众性技术革新活动也难以蓬勃开展,自主创新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新型国家建设也就失去了基础和支撑。因此,实施《 科学素质纲要》,是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性社会工程。
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切实推进《 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
实施《 科学素质纲要》时间跨度大,涉及范围广,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以点带面,务求实效。
(一)坚持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
科学素质建设是面向全体公民的社会行动,本身并不存在重点与非重点的问题,但是,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在不同人群、不同地区之间差异很大,必须有重点地推进科学素质建设,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 科学素质纲要》把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作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四个重点人群,这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人均收入水平还不高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是符合实际而且实践证明也是行之有效的。在这里我想突出强调一下未成年人和农民的科学素质建设问题。
未成年人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切实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不仅对实现《 科学素质纲要》确立的中长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更是营造创新型人才辈出的大好局面、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所在。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推进未成年人科学素质建设,具有较高科学素质的人口就会越来越多,所占比例就会越来越大,全民族科学素质提高就有了基本保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就有了坚实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实施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对于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而实现农民小康的关键,在于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普遍大幅度提高。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长期影响,我国广大农民享受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公共服务的机会远低于城市居民,这是造成城乡贫富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不仅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阻碍实现社会公平,也将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实施《 科学素质纲要》,必须把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作为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重点和难点,着力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推进农业科技进步、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竞争力服务,为农民安居乐业和提高生活水平服务,为丰富农民精神生活、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服务。
(二)抓住科学教育这个关键环节,加强学校内外资源整合。
科学教育不仅指普通学校学生中的科学教育,也包括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各类培训中的科学教育。科学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科学态度,掌握科学方法,树立科学精神,增强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科学研究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我国,科学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主要是依托中小学校开展的,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目前中小学生的素质结构存在明显缺陷,尤其是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比较薄弱,难以适应未来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要。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强调:“要注重从青少年入手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积极改革教育体制和教育方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鼓励青少年参加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我们必须以中小学生为重点,稳步推进科学课程改革,注重通过提高母亲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强未成年人科学素质建设。同时,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和需求,做好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掌握先进适用技术、职业技能、现代科技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科学教育。
要采取有力措施,整合各种资源,切实加强科学教育。一是整合队伍资源。要建立科技、教育界合作推动科学教育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强科学教育教师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动员组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专家参与中小学科学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充分发挥老科技工作者协会、老教授协会的作用,动员组织离退休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管理者参与科学教育与培训。积极发展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提高辅导员的素质和能力。二是整合教材资源。要按照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的要求,更新课程内容,努力提高科学教育的教材质量。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字的科学教材编写和音像类教材的开发制作。三是整合设施资源。要把学校教育、校外活动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把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校科学教育课程衔接起来。在加强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充分利用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科研院所以及科技馆等科普场馆进行科学教育与培训,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科技活动,提高社会人群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三)充分发挥大众传媒作为科技传播重要载体的作用。
大众传媒作为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重要渠道,对提高公民科学素质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有关调查结果表明,在我国通过电视、报纸杂志、广播获取科技信息的公众分别占91%、44.9%、22.4%。但目前我国大众传媒的科普宣传力度和质量总体上并不太令人满意,科技类节目占电视节目播出时间的比例很低,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各地电视科普栏目收视率普遍偏低,尚未形成具有广泛影响的栏目品牌。广播电台和综合性报刊的科普节目、专版、专栏也有下滑趋势。这些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要按照《 科学素质纲要》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促进大众传媒科技传播的力度。要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增加电视台、广播电台科技节目的播出时间、综合性报刊的科技专栏的数目和版面、各类科普出版物的品种和发行量以及科普网站和门户网站的科技专栏。鼓励和支持电视科技栏目进一步提高质量,办成精品,形成品牌。着力培育一批读者量大、知名度高的综合性报纸科技专栏、专版和科普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特别是,随着信息通讯技术及其产业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越来越深入到公众的日常生活中,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思维方式的影响越来越大,必须高度重视互联网、移动通讯等新兴媒体的科技传播功能,研究开发网络科普的新技术和新形式,扩大科学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科技界、教育界的各类机构和广大科技、教育工作者要自觉承担起协助大众传媒提高科技传播质量的责任,更好地发挥大众传媒对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作用。
(四)加强科普资源建设与共享,努力形成社会化大科普格局。
科普资源是做好科普工作的基础和保障。随着我国科普事业的不断发展,科普资源匮乏的问题日显突出。一是科普资源总量少,不能满足需求。二是普遍存在着内容分散、重复建设、利用率低等问题,区域、部门、科技馆的科普展品相互交流不多,形式比较单一。三是优秀的科普创作、采编、策划人才严重缺乏,科普创作理念、手法落后,难以适应社会的多样化需求。因此,加强科普资源建设与共享,推动形成社会化大科普格局,是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要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科普产品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改变目前科普作品“单向引进”的局面,繁荣科普创作事业。要把科普作品纳入业绩考核范围,加大对优秀原创科普作品的扶持、奖励力度,调动科技、教育工作者进行科普创作的积极性,吸引和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科普作品创作。要加强科普资源的集成和共享,建设数字化科普信息资源库和共享交流平台,通过互联网为社会和公众提供资源支持和公共科普服务。要积极开展优秀科普作品的推介、展演、展映、展播和展示活动,扩大科普信息资源的共享范围。
(五)以全体公民为科学素质建设的主体,引导和激励全民参与《 科学素质纲要》实施。
全体公民是科学素质建设的受益主体,也是《 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主体,顺利实现《 科学素质纲要》确定的目标,需要公民的主动和广泛参与。政府和社会各界要高度关注普通公众的科学需求,积极引导广大公众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巨大渴求和迫切期望,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组织开展各种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和科普活动,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为公民参与科学素质建设提供广泛的机会和途径。公民自身也要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和资源,主动参与各种教育、培训和群众性的创造发明活动以及有关的志愿活动,推动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对全民参与的科学教育、传播和普及活动进行系统设计,针对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共性问题,每年确定一个工作主题,围绕主题开展工作,多种方式动员全民参与。2006年,可以围绕“节约能源”开展一次大型科普活动。
科协组织要充分发挥科普工作主力军的作用。科技和教育工作者在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同时,要主动为实施《 科学素质纲要》、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贡献力量,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提倡科学方法,引导公众理解科学,培养公众用科学的思想观察问题,用科学的方法处理问题。各级政府要鼓励科技、教育工作者参与科学教育、科普活动和大众传媒的科技传播,通过各种科技社团、教育社团动员和组织科技、教育工作者参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三、加强领导,密切协作,切实把《 科学素质纲要》落到实处
实施《 科学素质纲要》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作,需要各地区、各部门、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领导,统筹协调,把握好实施的方向和进度。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密切配合,扎实工作,把这项事关民族素质和竞争力的千秋大业做实、做好。
( 一)发挥优势,形成合力,扎实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实施好《 科学素质纲要》,需要各有关部门明确职责,相互配合,发挥优势,形成合力。一是牵头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组织相关部门共同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并逐步建立起优势互补、协作配合、综合集成的工作机制。二是责任单位要负责制定本系统的实施方案,并对实施情况进行指导和检查督促。三是国务院各有关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要自觉把《 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与本部门已有的科普宣传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将其纳入工作规划和计划,切实保证经费投入并逐年有所增长。四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把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作为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政府议事日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成立由政府领导、相关部门参加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领导《 科学素质纲要》在本地区的实施,并定期向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汇报工作情况。
(二)制定政策,加大投入,为实施《 科学素质纲要》提供有力保障。实施《 科学素质纲要》,必须落实各项保障措施。一要结合制定《科普法》实施细则尽快出台具体政策。科技部要会同科普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按照《科普法》有关“实行政策引导”的要求,抓紧推动,尽快制定完成《科普法》实施细则及有关具体政策。同时,要针对科普设施建设、境内外机构和个人兴办公益性科普事业、大众传媒加强科技传播、繁荣科普创作和加强高校科技教育、传播、普及专门人才培养等问题,制定完善相关政策,为实施《 科学素质纲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二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中央财政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中,要安排一定比例经费用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地方各级政府也要根据财力状况和工作需要,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逐步提高科学教育和普及经费的增长速度。三要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工作队伍。要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各级各类学校的科学课教师、科技传播媒介的采编人员、科技馆等科普设施的辅导员等专职队伍的科学素质和业务水平。同时,要充分调动在职科技工作者、大学生、研究生以及离退休科技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努力形成一支专兼结合、自愿为提高公民科学素质贡献力量的宏大队伍。
(三)加强督促检查和监测评估,建立动态协调机制。领导小组将每年要召开一次工作会议,总结和部署《 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要加强对《 科学素质纲要》实施情况的督促检查和监测评估,表彰奖励成绩突出的地方和部门,并建立动态沟通协调机制,及时沟通情况,协调处理《 科学素质纲要》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督促本系统抓紧落实各项具体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联系,做好服务,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为推进《 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发挥应有的作用。
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崇高事业。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扎实工作、开拓进取,积极推动科学技术教育、传播和普及事业,努力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分享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