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痛苦低潮
在供需关系无法改善的大环境下,龙头企业的减产不能有效扭转纯碱价格的颓势
一边是下游汽车、房地产等产业低迷,一边是美国纯碱冲击国内市场,纯碱行业的寒意正在一步步加剧。
作为生产大宗化工产品的行业,纯碱行业高利润的好日子似乎一去不复返,发展也进入了瓶颈期。
纯碱价格颓然不振
2012年,我国经济出现下滑趋势,纯碱行业下游的汽车、房地产等主要需求行业也明显放缓了脚步。
生意社纯碱行业分析师宋平说,轻质纯碱出厂价从2011年的2000多元/吨下跌至现在的每吨1千元出头,企业非常难熬。江苏一带的经销商报价在1180~1200元/吨,但实际成交价格还要比报价低,价格“飞流直下三千尺”。
数据显示,我国纯碱行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目前纯碱企业开工率维持在七成,多数企业低负荷生产。2012年,在主要生产企业中,有12家氨碱企业的亏损面达到83.3%,亏损额20亿元;31家联碱法纯碱企业亏损面达到54.8%,亏损额12亿元。今年一季度,亏损仍在持续。
龙头企业“低头”减产
纵观整个纯碱行业,在面对价格低、企业亏损大、库存高的情况下,发展困难重重。
是什么原因导致纯碱行业前景黯淡呢?宋平认为,纯碱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产能严重过剩形势下,仍然在扩张,而下游产品产量增速明显下降,造成供求矛盾突出。
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纯碱年总产能高达2800万吨,年产能30万吨以上的大规模企业有100多家,2012年全国纯碱产量2403.9万吨,今年还将有320万吨产能建成和投产,远远高于实际需求量。
2012年开始,面对不断下行的市场行情,不只是氨碱企业亏损得厉害,就连联碱企业也未能幸免。为了应对不利局面,部分企业不得不抓住停产或限产这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以求“保价”减少亏损。
山东海化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付希泉表示,公司已经将开工率从2012年的74%压缩到了现在的70%,目前月产量不超过17.5万吨。
据中国纯碱工业协会负责人介绍,对协会的限产提议,山东海化集团、唐山三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连云港碱厂等十几家大型纯碱企业负责人均表示支持,并限产20%。
有媒体报道称,十几家大型纯碱企业初步达成协议,按产能限产20%,产量减少10%,力争把2013年的实际产量控制在2011年的2236万吨。
限产只是一厢情愿
值得玩味的是,大型纯碱企业选择限产,但纯碱产量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在去年10~11月增加了402万吨,市场出现了产大于销的情况,进而导致纯碱价格持续下跌,行业亏损进一步加剧。
以限产引导纯碱价格平稳运行的方法是否值得商榷?上述大企业限产效果不明显的事实让纯碱行业意识到,限产的想法恐怕太无力,在下游市场需求不明朗的情况下,在产能过剩的前提下,单凭十几家大型企业限产来拉动纯碱价格回升只是异想天开。
现在的情况是:一方面,并没有带来价格的大幅度上升;另一方面,限产也没能控制住产能疯涨。
在近期纯碱行业会员大会上,有纯碱企业负责人表示,国家希望纯碱行业限产,企业也有此计划,但地方政府却希望他们的纯碱项目能继续增加投资。
对此,中商情报网化工行业研究员杨敏分析,限产保价从去年就提出来了,但并没有成功。由于地方追求政绩,盲目投资的乱象短期内难以得到根除,限产保价的举措前景并不明朗。
宋平则表示,产能过剩必然导致价格下降,如果控制产能,那价格必然上涨。限产依然不能解决亏损的问题,目前纯碱企业继续进一步限产保价,价格有小幅上涨,这只是行业的权宜之计,最终决定市场的关键还是供需关系,限产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纯碱市场的产能过剩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