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石油学会
您的位置: 首页> 学会之窗> 广东省石油学会> 石油专栏> 详细内容

要有防地灾之识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14日 来源: 【字体:

地下水无法饮用,土地因盐碱化而大片荒芜,城市钢筋混凝土及地下管线因腐蚀寿命大幅缩短……这些灾害虽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缘于一个相同的原因——海水入侵。这些令人担忧的景象,发生在辽宁省大连市。据媒体报道,目前这个城市海水入侵的面积为385平方公里,占全市陆地面积的3%。
海水入侵,是海洋地质灾害的一种表现形式。平日人们常说的地灾,多指陆地上发生的。实际上,海洋地质灾害往往更具威胁,且更难治理。
这么说,不只因为海洋地质灾害的摧毁力更大,还因为我国受海洋地质灾害威胁的地区,大都人口密集且相对富庶。我国拥有绵长的海岸线和辽阔的海洋国土,仅大陆海岸线就长达1.8万多公里。在这条绵长的海岸带上,虽然土地面积仅占全国的15%,却养育了全国40%的人口,全国70%以上的大城市和55%的国民收入都集中在这里。我国的海洋经济刚刚起步,海岸线寄托着太多的发展梦想。
实现海洋发展梦,防治海洋地质灾害是基础。我国海洋地质灾害类型繁多,地区分布也极为复杂。以海岸侵蚀为例。我国70%左右的砂质海岸线以及几乎所有开阔的淤泥质岸线,均存在海岸侵蚀现象。例如,江苏废黄河口附近海岸,1855年~1970年岸线以年均147米的速度后退;20世纪70年代以来,岸线后退速率仍达每年20米~40米。
别小看海岸线每年几十米的后退,它会使人类失去大量土地,也会破坏海岸构筑物;它会使海滨浴场退化、海滩生态环境恶化、海岸防护压力增大,侵蚀下来的泥沙,还会被搬运到港湾淤积,使航道受损。
再回过头来看看大连。由于海水入侵,不仅地下水无法饮用,还会形成土壤盐碱化,植被不能生长,大片土地荒芜。大连三涧堡过去是蔬菜基地,上世纪80年代末海水入侵后,这里就再也无法大面积种植蔬菜了。
海洋地质灾害还有其他一些表现形式,如地裂缝与塌陷、岸边滑塌、滑坡等,但与这些相比,海水倒灌、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等更为隐蔽,往往都“默默无闻”、步步为营,容易让人们麻痹,等清醒了,往往为时已晚,治理难度很大。
毫无疑问,在开发和利用海洋过程中,对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问题,不能走先开发后治理的老路,必须未雨绸缪,尽早谋划。否则,将付出沉重代价。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海洋地质灾害理论研究和防治实践均起步较晚,水平不高。时至今日,我们还没有进行过全国海洋地质灾害调查和编图;我国还没有专门的海洋灾害地质研究机构等。为此,专家建议尽快开展海洋地质灾害普查和区划,增加减灾投入,用高科技手段武装海洋地质灾害的调查研究,建立海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目前,一些沿海地区也在推进海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例如,大连市正在编制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中,如何抵御海水入侵是内容之一,包括规定哪些地区不能开采地下水,哪些地区限采地下水等。
在我国海洋经济已开始大踏步前进的时候,海洋地质灾害研究和防治工作也必须齐头并进。

分享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