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煤化工将大行其道
进入“十二五”以来,山西已经提出能源基地建设要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出发,坚持“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的总体思路,促进能源工业实现五大转变,即由粗放到集约、由高碳向低碳、由采掘文明向制造文明、由单一到循环、由黑色到绿色的转变。
在煤炭方面,山西省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提出要进一步巩固山西在全国能源生产、外输中的地位,煤炭产量控制在10亿吨以内,电力装机容量达到0.8亿~1亿千瓦,煤层气开发总量达到200亿立方米,新能源开发总量占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由5%提升至10%,实现能源结构的转型与优化。同时,提出了“双控”目标,即煤炭供应总量严格控制在10亿吨以内,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2.38亿吨标煤。
在资源型经济转型“先行先试”的道路中,煤化工是山西选择的一个主要突破口。山西提出适度发展煤基替代燃料,以劣质煤、“三高”煤清洁高效综合利用为重点,发展具有世界领先技术的煤制油产业;利用焦炉煤气含量高的特点,充分回收焦炉煤气,建设焦炉煤气制甲醇和二甲醚项目……在日前明确的首批省级转型综改标杆项目中,9个山西省属国有大型企业项目就有投资总额高达1157亿元的6个煤化工项目,分别为:投资85亿元的山西焦煤集团60万吨/年焦炉煤气制烯烃项目、投资310亿元的山西潞安集团百万吨级煤基多联产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投资300亿元的山西晋煤集团100亿立方米煤层气抽采和利用项目、投资143亿元的阳煤集团新型煤化工项目、投资248亿元的山西同煤集团煤制天然气项目,以及投资71亿元的山西国际能源集团“气化山西”项目。
按照构想,到2015年,山西省焦炉煤气制甲醇达到450万吨;煤制甲醇达到150万吨;煤制合成油达到300万吨;煤制天然气规模达到40亿立方米;煤层气开发利用将达到200亿立方米以上。
当然,山西也在努力规避可能因煤耗、能效、水耗3个关键指标带来的煤化工产业规模化发展的闯关风险。如煤制油和煤制气用水量巨大,需要认真平衡区域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等。去年9月,山西省政府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签署了《加快山西省煤化工行业转型跨越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以新建大型煤化工项目为载体,联合组建山西现代煤化工研究设计院,开展油页岩、油砂、长焰煤制油气等可替代能源领域的战略研究。同时,积极引导山西煤化工行业向高端化和精细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