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科协天然联合体成立
土地资源开发提速
然而,与江西、福建、广西、湖北等周边的省份相比,作为土壤资源丰度各列全国“第一方阵”的广东,开发利用明显落后。所以广东在土地资源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还需大力推进;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发展产业,仍需刻苦努力。因此,在广东省科协的大力支持和广东省地质学会、广东省地质调查院的牵头策划下,广东省科协天然土地资源科技成果转化联合体,终于应运而生。
这次大会,颁布了第一届主席团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联合体组织章程》;选举产生了联合体组织机构;成立了由21名成员组成“联合体”第一届主席团,广东省地质调查院院长、教授级高工许汉森当选主席团主席;成立了由45位各行业专家组成的“联合体”第一届专家委员会,广东省地质局原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杜海燕和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李芳柏当选为主任委员。大会还向广东省科协天然联合体全省44家首批产学研成员单位颁发了成员单位牌匾。
一是加大土地资源调查工作力度,争取发现更多天然土地资源。继续开展1:5万或者更高精度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工作,目前仅中山市、新会区全域系统开展过高精度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工作。其中,台山市、阳西县、吴川县、饶平县等地虽部分区域开展,但土地资源开发效果显著,如台山珍香牌大米、吴川俏农民米、阳西红薯、饶平茶等。前不久广东省地质调查院依托中山市土地资源调查成果,联合华南农业大学以及中山市地方职能部门,建立了“人民公社”崖口村稻谷种植示范基地和科普基地,是联合体共同建立的第一个试验田,对于推动广东天然产业具有示范性作用。
二是积极制定农产品地方标准,建设广东省农产品认证机构。由于广东暂无土壤和农产品地方标准出台,为促进广东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2019年,广东省地质调查院联合华南农业大学等数十家单位共同起草了《广东土壤》、《广东天然稻谷》两项团体标准,填补了广东省土壤硒含量分级空白和稻谷标准空白。在充分利用好现有标准打造品牌时,拟制定广东省土壤、农产品地方标准。同时,构建完善的农产品检测体系,建设广东省农产品认证机构,出台土地和农产品认定办法,确保农产品质量,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广东省产业健康有力发展。
三是加强“产学研用”多方合作,争取推动更多天然产品上市。联合体目前已有8家高校、4家科研院所、13家事业单位、19家企业协会共44家成员单位,许多成员单位都掌握着领域大量的技术信息和资源,其中有许多资源可以开发出产品,服务科技经济融合发展的潜力很大。联合体“一家人”,要密切交流合作,协同技术创新,共同推动更多的产品落地。
四是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监督,促进“广东”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目前广东省已经初步形成稻米、茶叶、番薯、鸡蛋等系列产品,但存在单个产品商业规模小、品牌知名度低、市场竞争力弱、部分产品硒含量不达标等问题,加强自律和监督,加强品牌建设,是保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这也是联合体的职能作用之一。
《如何让天然品牌靓起来!》
乐国权(新田县人大常委会三级调研员、原新田县产业开发办公室主任)
《广东天然土地资源及应用前景》
为时半天的会议时间紧凑,内容丰富,开得紧张有序。业内人士称,广东省科协天然土地资源科技成果转化联合体的成立,将为广东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助力国家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战略!
广东科协联合体的成立反响热烈,省电视台、南方日报等省内多家媒体均做了详细的报道。